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。鲲之大,不知其几千里也;化而为鸟,其名为鹏。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;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是鸟也,海运则将徙于南冥。南冥者,天池也。《齐谐》者,志怪者也。《谐》之言曰: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,去以六月息者也。”野马也,尘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天之苍苍,其正色邪?其远而无所至极邪?其视下也,亦若是则已矣。

庄子(公元前369-公元前286年),名周,汉族,宋国蒙(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村)人,战国时期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文学家,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。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,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,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。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,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。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。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“老庄”。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,被思想学术界尊为“老庄哲学”。代表作品为《庄子》以及名篇有《逍遥游》、《齐物论》等。共著有 3 篇诗文
收藏

翻译

北海有一条鱼,它的名字叫做鲲。鲲体积巨大,不知道有几千里。鲲变化成为鸟,它的名字叫做鹏,鹏的脊背,不知道有几千里。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,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。这只鹏鸟啊,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。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。《齐谐》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。《齐谐》记载说:“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,翅膀击水而行,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,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,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。”山野中的雾气,空气中的尘埃,都是有生命的万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。天色湛蓝,是它真正的颜色吗?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?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,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。

参考资料

  1. 陈振鹏 章培恒.古文鉴赏辞典(上)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7:102-109
  2. 徐中玉 金启华.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(一).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9:94-106

注释

  1. 冥:通假“溟”,指海色深黑。“北冥”,北海。下文“南冥”,指南海。传说北海无边无际,水深而黑。 鲲(kūn):传说中的大鱼。 之: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。其:指示代词。 鹏:本为古“凤”字,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。 怒:奋起的样子,这里指鼓起翅膀。 垂天之云:悬挂在天空的云。垂:悬挂。 海运:海水运动。古有“六月海动”之说。海水运动的时候必有大风,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。 徙:迁移。 天池:天然形成的水池。 《齐谐》:书名。出于齐国,多载诙谐怪异之事,故名“齐谐”。一说人名。 志怪:记载怪异的事物。志,记载。 水击: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。击:拍打。 抟(tuán):鸟类向高空盘旋飞翔。一作“搏”(bó),拍。 扶摇:一种旋风,又名飙,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。九,表虚数,不是实指。 去:离,这里指离开北海。“去以六月息者也”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。一说息为大风,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。 以:凭借。息:风。 野马:指游动的雾气。古人认为:春天万物生机萌发,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。 尘埃:扬在空中的土叫“尘”,细碎的尘粒叫“埃”。 生物: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。 息: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。 相:互相。 吹:吹拂。 苍苍:深蓝。其正色邪: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?其,抑,或许。正色,真正的颜色。邪,同“耶”,疑问语气词。 极:尽。 下:向下。 亦:也。 是:这样。已:罢了。

参考资料

  1. 李乃龙.庄子分解.桂林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1:3-16

赏析

文学知识

一、通假字 北冥有鱼  (“冥”通“溟”,海)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?(“邪”通“耶”,语气词,相当于“呢”) 二、词类活用 1、怒而飞(怒:形容词作动词,奋发,振翅。) 2、鲲之大 (大:形容词作名词,庞大的体形。) 3、《齐谐》者,志怪者也。( 怪:形容词作名词,怪异的事物。) 三、古今异义 1、野马也,尘埃也。  古义:流动的雾气;今义:野生的马。 2、南冥者,天池也。 古义:天然形成的大水池;今义:湖泊的名称。 3、海运则将徙于南冥。 古义:海波动荡;今义:海洋运输。 四、一词多义 1、名: 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。(名称) 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(出名) 名列前茅。(名次)  2、息: 去以六月息者也。(名词,气息,这里指风)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(名词,气息) 北山愚公长息曰。(动词,叹气) 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。(平息)  3、之: 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。(助词,的) 其翼若垂天之云。(助词,的) 鹏之徙于南冥也。(助词,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,无义)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(助词,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,无义) 4、而: 怒而飞。(连词,表修饰关系)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(连词,表修饰关系) 5、则: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。(就) 时则不至。(或者) 6、以: 去以六月息者也。(介词,凭借)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(介词,用) 7、其: 其名为鲲。(代词,它的) 不知其几千里也。(它)  其正色邪?其远而无所至极邪?(连词,表选择,是……还是……)其视下也,亦若是则已矣。(他们)

查看详情

思考与练习

1、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? 答: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,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。   2、 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,去以六月息者也。”有何作用?  答: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,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,重点是阐明“万物都有所待”的道理,如大鹏一样,它的腾飞也需要“凭借”。 3、说说你对“野马也,尘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天之苍苍,其正色邪?其远而无所至极邪?其视下也,亦若是则已矣。”的理解。  答:这里采用类比手法。展示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:在空中飞行还只是梦想的年代,庄子能设想空中的大鹏“其视下也,亦若是则已矣。”,十分惊人;尤其是对苍天颜色的追问:“天之苍苍,其正色邪?其远而无所至极邪?”今天看来,也是十分深奥的问题。 4、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,想象奇特,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、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,阐明自己的观点,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。请谈谈你对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。 答:一是在想象中夸张,如在想象鲲、鹏形象时,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,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。 二是在想象中进行对比,极写鲲、鹏之大,与之相呼应的,作者又举出了野马、尘埃等“小”的形象,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凭借的道理。 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对自由的热烈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