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中辅(1110—1187)字槐卿,晚号细高居士。是抗金名将宗泽的外甥。义乌县城东隅金山岭顶人。祖父景圭,金吾卫上将军,居浦阳(今浦江)。父琳,迁居义乌。黄中辅赤诚爱国,忠奸分明,祟尚气节,不为苟合。时秦桧柄国,诬害忠良,粉饰太平,不思北进,黄中辅于京师临安太平楼题句“快磨三尺剑,欲斩佞臣头”,为世人所重。共著有 3 篇诗文
收藏

生平

报国无门
  黄中辅出生于宋大观四年(1110),幼承家学,尚气节,有胆识,才智过人。宋徽宗宣和七年(1125)金国发动对北宋的掠夺战争。朝廷急召宗泽到抗金前线磁州(辖境相当今河北邯郸、磁县、武安等市、县地)任知州。他招募义军,抗击金兵。宋徽宗则慌忙把帝位让给儿子赵桓(后称钦宗)。派康王赵构到金营议和,路过磁州,被宗泽留下,要赵构别上当受骗。不然,康王赴金,必有去无回。第二年金兵进攻宋都汴京(即开封,又称东京)掳去徽、钦二帝及全部皇族,只留下一个时在相州(州治今河南安阳)的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。金兵掳掠京城,赵构按兵不动,副元帅宗泽带兵救援,被康王阻遏,驻扎济州(治所巨野,今属山东)。二帝北掳后,康王则在应天府(治所宋城,今河南商丘南)即皇帝位,改元建炎,应天府时称南京。是为宋高宗。要不是宗泽留下赵构,也许就不再有南宋的历史。  宗泽受任东京留守,招募义军协助防守,联络八字军等部队,任用岳飞为将,多次打败金兵,当时全国上下对金同仇敌忾,军民团结,士气高涨,正是北伐抗金,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。宗泽上疏请高宗回銮东京,一连写了24道奏章,奏章落到时在扬州宋高宗身边的投降派大臣黄潜善、汪伯彦手里,两人却肆意攻击,百般阻挠,不让宋高宗回汴京主持抗金。宗泽见奸臣当道,复国无望,忧愤成疾去世。宗泽死后汴京不保,金兵长驱直入,渡江南下。黄中辅爱国心切,很想报效国家,苦于请缨无路。  黄中辅得知舅父抱恨去世,表哥宗颖也赋闲在外,壮志难酬。国家危亡,自己又,他悲愤极了,写了一首《念奴娇》词:  炎精中否?叹人材委靡,都无英物。胡马长驱三犯阙,谁作长城坚壁?万国奔腾,两官幽陷,此恨何时雪?草庐三顾,岂无高卧贤杰?  天意眷我中兴,吾皇神武,踵曾孙周发。河海封疆俱效顺,狂虏何劳灰灭。翚羽南巡,吓阍无路,徒有冲冠发。孤忠耿耿,剑芒冷浸秋月。  上阙抒发胡骑南侵,长驱直人,朝廷一味逃奔,不事抵抗,二帝被掳,不知雪耻的愤慨。下阙感慨国难当头,宋王朝仍不知重用人材,使爱国志士干才废置,枉有忠心,,"徒有冲冠发"。全词气势磅礴,充分体现黄中辅的忧国之心和悲愤之情。

怒斥奸佞
  宋高宗定都临安(今杭州),被金兵掳去的秦桧,被金人收买。建炎四年(1130),金主派人送他到楚州(州治山阳今江苏淮安),又送他过江。他到了临安的宋高宗身边,慌称他杀死守边的金兵,夺船逃回。秦桧依照金主的吩咐,对高宗说:"南宋只要保住半壁江山,皇上就可以永远做皇帝。如果打败金邦,迎回二帝,你哥哥肯定要复辟,那时你的皇位怎么能够保得住!"赵构听了很合心意,就用他做宰相,与金邦和议。岳飞上表反对。第二年,金兀术进兵河南,在郾城被岳飞打得大败,岳飞收复郑州、洛阳等地,两河义军纷纷起来响应。高宗、秦桧害怕岳飞、张浚、韩世忠等打败金兵,迎回二帝,遂下令收缴主要将领兵权。十二道金牌急召抗金最力的岳飞回京。  高宗、秦桧加紧向金求和,答应除掉岳飞,把岳飞收回的黄河以南的土地全部送给金邦,向金称臣纳贡。秦桧贬逐主战将领张浚、赵鼎等到西南边境,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,及养子岳云、部将张宪。  秦桧、赵构、张浚等清除了投降障碍,洋洋得意,大事鼓吹"太平中兴",粉饰太平,并在京都临安,造一座"太平楼"歌舞升平。大江南北的人民群众对秦桧等奸贼,无不切齿痛恨,江南民间制作"油炸烩"以泄胸中愤恨。  黄中辅磋跎岁月,这时已进入而立之年,眼看奸佞猖獗,国事日非,忠良受害,生灵涂炭,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怒火,怀着满腔愤怒,奔赴杭州,登上太平楼,提笔于楼内壁上题写一首《满庭芳》词:  沥血为词,披肝作纸,片言谁让千秋?快磨三尺剑,欲斩佞臣头!自恨草茅无路,望九重如隔瀛洲。兴长叹,无言耿耿,空抱济时忧。  休、休、休,真可惜,才如李广,却不封侯!奈伯郎斗酒,翻得凉州。尽道边庭卧鼓,谁知老了貔貅。凭谁问,边筹未建,建甚太平楼!  这首词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卖国投降的奸臣们的极端仇恨。例如,建炎三年(1129),金兵大屠扬州,宋高宗慌忙逃过长江。司农卿黄锷逃到江边被逃散的军士们误认是右相黄潜善,怒骂:"黄贼,祸国殃民,害苦了多少人!"黄锷来不及分辩,已被剁成肉块。岳飞死后,士民们对秦桧恨之入骨,"人人可执而诛之"成了当时的普遍心理。此词一出,观者如云。爱国士民,无不称快,熟读默记,风靡京师,秦桧、张俊等得知后,急忙下令关闭城门,搜捕黄中辅。

查看详情

潜居山林
  黄中辅从太平楼出来,就到宿店里更换装束,随即出城回家,雇船溯流回返义乌。其实,京城里做官的、追捕的,都不认识黄中辅,只是倒霉了书生模样的人,受尽盘查。  义乌离杭州毕竟太近,捉拿黄中辅的告示很快在县城内贴出。在本地,黄中辅是位有名望的人,知县老爷认识他。黄中辅为了不使地方官为难,带了妻子儿女一起住到乡下去。  秦桧的宰相府,张俊的枢密院,万俟卨的御史台都行文各州县查找黄中辅下落。在各地历年科考花名册上,查到黄中辅是义乌人,枢密使张俊急派大队京兵到义乌捉拿。由于黄中辅去向不明,加之在义乌别无亲戚,县人也有意隐藏,京兵在义乌闹了一阵之后,一无所获,只得回京复命。  忠耿志士,这时更发现国家命运、个人前途已是没有可以指望的了,一时心灰意冷。他闭门谢客,斋佛诵经,从此以"细高居士"为号。  黄中辅在乡下住了十几年,到绍兴二十五年(1155),黄中辅已经46岁。这年秦桧去世,朝廷平反冤狱,通缉黄中辅的命令也撤销了。黄中辅回到县城里。绍兴三十年(1161),江西临川晏节来任义乌知县。他听人介绍黄中辅事迹,崇敬之情油然而生,亲自造访黄中辅,请他出山。城乡绅众也纷纷恳求槐卿先生出来培养后辈,黄中辅于是出任县学教谕。  在县学,黄中辅一连教了20年书,培养出大批人材。人生七十古来稀,70岁那年他把教谕的职务让给了年轻人,自己又去了山野田园,深居简出,以吟咏为乐。知县将黄中辅的文才、道行和事迹上报婺州,知州转报两浙转运使,转运使将黄中辅的才能、德行和表现进行核实后,进京奏请皇上给黄中辅委任官职。当朝廷商议给黄中辅担任什么职务时,已是南宋淳熙十四年(1187)。令未下,而黄中辅已于当年五月七日离开了人间,享年78岁。  黄中辅有气节、有学问,著有《类稿》10卷。后人为了纪念他,给他在义乌县城金山岭顶(今朝阳门街)建了一座专祠。由于多次遭受兵灾,早已荡然无存。到了清雍正年间(1723—1735),又于朝阳门外驿墈下"浙东望族祠"(今称黄大宗祠)左侧特地再建了一座"二贤祠",合祀黄中辅和黄溍两位先贤。1942年日军侵踞义乌,"二贤祠"被焚毁。

参考资料

  1.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