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山通虎穴,赤壁隐龙宫。

形胜三分国,波流万世功。

沙明拳宿鹭,天阔退飞鸿。

最羡渔竿客,归船雨打篷。

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,夫岂然哉?盖世所传诗者,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。凡士之蕴其所有,而不得施于世者,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,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,往往探其奇怪,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,其兴于怨刺,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,而写人情之难言。盖愈穷则愈工。然则非诗之能穷人,殆穷者而后工也。

予友梅圣俞,少以荫补为吏,累举进士,辄抑于有司,困于州县,凡十余年。年今五十,犹从辟书,为人之佐,郁其所蓄,不得奋见于事业。其家宛陵,幼习于诗,自为童子,出语已惊其长老。既长,学乎六经仁义之说,其为文章,简古纯粹,不求苟说于世。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。然时无贤愚,语诗者必求之圣俞;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,乐于诗而发之,故其平生所作,于诗尤多。世既知之矣,而未有荐于上者。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:"二百年无此作矣!"虽知之深,亦不果荐也。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,作为雅、颂,以歌咏大宋之功德,荐之清庙,而追商、周、鲁颂之作者,岂不伟欤!奈何使其老不得志,而为穷者之诗,乃徒发于虫鱼物类,羁愁感叹之言。世徒喜其工,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!可不惜哉!

圣俞诗既多,不自收拾。其妻之兄子谢景初,惧其多而易失也,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,次为十卷。予尝嗜圣俞诗,而患不能尽得之,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,辄序而藏之。

其后十五年,圣俞以疾卒于京师,余既哭而铭之,因索于其家,得其遗稿千余篇,并旧所藏,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,为一十五卷。呜呼!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,故不复云。

庐陵欧阳修序。

寒冬十二月,苍鹰八九毛。

寄言燕雀莫相啅,自有云霄万里高。

鹤发垂肩尺许长,离家三十五端阳。

儿童见说深惊讶,却问何方是故乡。

长安布衣谁比数?反锁衡门守环堵。

老夫不出长蓬蒿,稚子无忧走风雨。

雨声飕飕催早寒,胡雁翅湿高飞难。

秋来未曾见白日,泥污后土何时干?

清晨登巴陵,周览无不极。

明湖映天光,彻底见秋色。

秋色何苍然,际海俱澄鲜。

山青灭远树,水绿无寒烟。

来帆出江中,去鸟向日边。

风清长沙浦,山空云梦田。

瞻光惜颓发,阅水悲徂年。

北渚既荡漾,东流自潺湲。

郢人唱白雪,越女歌采莲。

听此更肠断,凭崖泪如泉。

小山重叠金明灭,鬓云欲度香腮雪。懒起画蛾眉,

弄妆梳洗迟¤

照花前后镜,花面交相映。新帖绣罗襦,双双金鹧鸪。

水精帘里颇黎枕,暖香惹梦鸳鸯锦。江上柳如烟,

雁飞残月天¤

藕丝秋色浅,人胜参差剪。双鬓隔香红,玉钗头上风。

蕊黄无限当山额,宿妆隐笑纱窗隔。相见牡丹时,

暂来还别离¤

翠钗金作股,钗上蝶双舞。心事竟谁知,月明花满枝。

翠翘金缕双鸂鶒,水文细起春池碧。池上海棠梨,

雨晴红满枝¤

绣衫遮笑靥,烟草黏飞蝶。青琐对芳菲,玉关音信稀。

杏花含露团香雪,绿杨陌上多离别。灯在月胧明,

觉来闻晓莺¤

玉钩褰翠幕,妆浅旧眉薄。春梦正关情,镜中蝉鬓轻。

玉楼明月长相忆,柳丝袅娜春无力。门外草萋萋,

送君闻马嘶¤

画罗金翡翠,香烛销成泪。花落子规啼,绿窗残梦迷。

凤凰相对盘金缕,牡丹一夜经微雨。明镜照新妆,

鬓轻双脸长¤

画楼相望久,阑外垂丝柳。音信不归来,社前双燕回。

牡丹花谢莺声歇,绿杨满院中庭月。相忆梦难成,

背窗灯半明¤

翠钿金压脸,寂寞香闺掩。人远泪阑干,燕飞春又残。

满宫明月梨花白,故人万里关山隔。金雁一双飞,

泪痕沾绣衣¤

小园芳草绿,家住越溪曲。杨柳色依依,燕归君不归。

宝函钿雀金鸂鶒,沈香阁上吴山碧。杨柳又如丝,

驿桥春雨时¤

画楼音信断,芳草江南岸。鸾镜与花枝,此情谁得知。

南园满地堆轻絮,愁闻一霎清明雨。雨后却斜阳,

杏花零落香¤

无言匀睡脸,枕上屏山掩。时节欲黄昏,无憀独倚门。

夜来皓月才当午,重帘悄悄无人语。深处麝烟长,

卧时留薄妆¤

当年还自惜,往事那堪忆。花露月明残,锦衾知晓寒。

雨晴夜合玲珑日,万枝香袅红丝拂。闲梦忆金堂,

满庭萱草长¤

绣帘垂s4zy,眉黛远山绿。春水渡溪桥,凭阑魂欲消。竹风轻动庭除冷,珠帘月上玲珑影。山枕隐浓妆,

绿檀金凤凰¤

两蛾愁黛浅,故国吴宫远。春恨正关情,画楼残点声。

玉纤弹处真珠落,流多暗湿铅华薄。春露浥朝花,

秋波浸晚霞¤

风流心上物,本为风流出。看取薄情人,罗衣无此痕。

往昔十四五,出游翰墨场。斯文崔魏徒,以我似班扬。

七龄思即壮,开口咏凤凰。九龄书大字,有作成一囊。

性豪业嗜酒,嫉恶怀刚肠。脱略小时辈,结交皆老苍。

饮酣视八极,俗物都茫茫。东下姑苏台,已具浮海航。

到今有遗恨,不得穷扶桑。王谢风流远,阖庐丘墓荒。

剑池石壁仄,长洲荷芰香。嵯峨阊门北,清庙映回塘。

每趋吴太伯,抚事泪浪浪。枕戈忆勾践,渡浙想秦皇。

蒸鱼闻匕首,除道哂要章。越女天下白,鉴湖五月凉。

剡溪蕴秀异,欲罢不能忘。归帆拂天姥,中岁贡旧乡。

气劘屈贾垒,目短曹刘墙。忤下考功第,独辞京尹堂。

放荡齐赵间,裘马颇清狂。春歌丛台上,冬猎青丘旁。

呼鹰皂枥林,逐兽云雪冈。射飞曾纵鞚,引臂落鹙鶬.

苏侯据鞍喜,忽如携葛强。快意八九年,西归到咸阳。

许与必词伯,赏游实贤王。曳裾置醴地,奏赋入明光。

天子废食召,群公会轩裳。脱身无所爱,痛饮信行藏。

黑貂不免敝,斑鬓兀称觞。杜曲晚耆旧,四郊多白杨。

坐深乡党敬,日觉死生忙。朱门任倾夺,赤族迭罹殃。

国马竭粟豆,官鸡输稻粱。举隅见烦费,引古惜兴亡。

河朔风尘起,岷山行幸长。两宫各警跸,万里遥相望。

崆峒杀气黑,少海旌旗黄。禹功亦命子,涿鹿亲戎行。

翠华拥英岳,螭虎啖豺狼。爪牙一不中,胡兵更陆梁。

大军载草草,凋瘵满膏肓。备员窃补衮,忧愤心飞扬。

上感九庙焚,下悯万民疮。斯时伏青蒲,廷争守御床。

君辱敢爱死,赫怒幸无伤。圣哲体仁恕,宇县复小康。

哭庙灰烬中,鼻酸朝未央。小臣议论绝,老病客殊方。

郁郁苦不展,羽翮困低昂。秋风动哀壑,碧蕙捐微芳。

之推避赏从,渔父濯沧浪。荣华敌勋业,岁暮有严霜。

吾观鸱夷子,才格出寻常。群凶逆未定,侧伫英俊翔。

初月如弓未上弦,分明挂在碧霄边。

时人莫道蛾眉小,三五团圆照满天。

范宣子为政,诸侯之币重,郑人病之。

二月,郑伯如晋。子产寓书于子西,以告宣子,曰:"子为晋国,四邻诸侯,不闻令德而闻重币。侨也惑之。侨闻君子长国家者,非无贿之患,而无令名之难,夫诸侯之贿,聚于公室,则诸侯贰;若吾子赖之,则晋国贰。诸侯贰则晋国坏,晋国贰则子之家坏。何没没也?将焉用贿?

夫令名,德之舆也。德,国家之基也。有基无坏,无亦是务乎?有德则乐,乐则能久。诗云:"乐只君子,邦家之基。"有令德也夫!"上帝临女,无贰尔心。"有令名也夫!恕思以明德,则令名载而行之,是以远至迩安。毋宁使人谓子,子实生我,而谓子浚我以生乎?象有齿以焚其身,贿也。"

宣子说,乃轻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