恭太子更葬兮后十四年晋亦不昌。

昌乃在其兄。

貍首之斑然。

执女手之卷然。

荷此长耜。

耕彼南亩。

四海俱有。

绵绵之葛。

在于旷野。

良工得之。

以为絺紵。

良工不得。

枯死于野。

生相怜。

死相捐。

人不婚宦。

情欲失半。

人不衣食。

君臣道息。

贪吏而可为而不可为。

廉吏而可为而为可为。

贪吏而不可为者。

当时有污名。

而可为者。

子孙以家成。

廉吏而可为者当时有清名。

而不可为者。

子孙困穷被褐而负薪。

贪吏常苦富。

廉吏常苦贫。

独不见楚相孙叔敖。

廉洁不受钱。
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 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
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。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。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。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。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。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

其本乱而末治者,否矣。其所厚者薄,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。此谓知本,此谓知之至也。(部分版本无此段)

已哉已哉。

寡人不能说也。

尔来为。

闻道百以为莫已若。

众人重利。

廉士重名。

贤士尚志。

圣人贵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