卢群(742—800),字载初,范阳人,唐代诗人。主要作品是《淮西席上醉歌》 《投卢尚书》 《失题》等。共著有 1 篇诗文
收藏
0
郑史,字惟直,宜春人。开成元年举进士第,国子博士,历永州刺史,即谷之父也。诗三首。共著有 3 篇诗文
收藏
0
刘子实,汉高祖皇帝刘邦后裔,明朝洪武年间人。原山西洪洞人氏。洪武二年(1369年),自河北冀州枣强县,携眷迁至黄河南面的刘家湾、姜陈一带,安下妻子和三个儿子,只身带着小儿子琰,来到大坡村落地生根,始建大坡村(山东省邹平县)。其后世有任:安塞县知县并敕封文林郎,陕西平凉府净宁州知州,江西建昌府知府并有明朝王爷益王赠诗。共著有 4 篇诗文
收藏
0
生卒年里贯均未详,刘长卿婿。共著有 1 篇诗文
收藏
0
韦抗,韦安石从父兄子,京兆万年人。弱冠举明经,累转吏部郎中,以清谨著称。景云初,为永昌令,不务威刑而政令肃一。都辇繁剧,前后为政,宽猛得中,无如抗者。十四年卒。抗历职以清俭自守,不务产业,及终,丧事殆不能给。玄宗闻其贫,特令给灵舆,递送还乡。赠太子少傅,谥曰贞。抗为京畿按察使时,举奉天尉梁升卿、新丰尉王倕、金城尉王冰、华原尉王焘为判官及度支使,其后升卿等皆名位通显,时人以抗有知人之鉴。共著有 1 篇诗文
收藏
0
卢炳,约宋高宗绍兴初前后在世(即约公元一一三一年前后在世)字叔阳,(一作叔易)号丑斋,里居及生卒年均不祥。尝仕州县,多与同官唱和。其他事迹不可考。著有哄堂词(亦作烘堂词)一卷,《文献通考》为辞通俗,咏物细腻。共著有 127 篇诗文
收藏
0
崔湜(shí)(671年-713年),字澄澜,定州安喜(今河北定县)人,唐朝宰相,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。户部尚书崔挹之子。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,进士及第,曾参与编纂《三教珠英》,先后依附于武三思、上官婉儿,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、同平章事。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,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。唐中宗驾崩后,崔湜依附韦皇后,改任吏部侍郎。唐隆政变后,他又依附太平公主,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,并进中书令。开元元年(713年),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,崔湜被流放岭南,途中被赐死。时年四十三岁。共著有 34 篇诗文
收藏
0
萧旷,明末爱国将领。字逸然,湖北汉阳人。以武举授黎、靖中军都司。当时刘承胤为黎、靖参将,萧旷是其属下。从刘承胤征峒苗有功,历升至副总兵。永历朝升萧旷总兵官都督同知,行黎、靖参将事,守靖州。永历元年秋,武冈陷,刘承胤投降清朝。永历皇帝南奔至靖州,萧旷迎接,非常忠诚恭顺。永历很喜欢他,让他随自己逃往广东,萧旷奏:“臣职在守土,自当以死谢国恩,扈跸非臣职也。臣以死捍靖。清军当杀臣而后能进。”永历走后,萧旷修守具,召士兵,涕泣劝慰,勉以死守。刘承胤率兵至,召旷降。旷大骂,焚其书。俄而清兵大至,兵民惊溃,旷独率内丁十余人登城射之。敌冲郭门入,旷短兵接,巷战。力尽,遂遇害。共著有 1 篇诗文
收藏
0
韦济(生卒年不详)唐代大臣、诗人。唐郑州阳武(今原阳县)人。韦思谦孙,宰相韦嗣立第三子,少以能文知名。开元初为鄄城令,三迁库部员外郎。又历任户部侍郎,河南尹,尚书左丞,冯翊太守等职。史评其“从容雅度,以简易为政”。韦济早年以文辞扬名,与大诗人杜甫、高适有交往。开元四年(716年)任鄄城令。唐玄宗亲召新授县令,殿试安民策一道,韦济得第一名,因而擢为礼泉令。累迁库部员外郎。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任尚书户部侍郎,累擢太原(今属山西)尹。天宝七年(748年)为河南(今洛阳)尹,迁尚书左丞,后出为冯翊太守。韦济为政有绩,颇为当世称道。共著有 1 篇诗文
收藏
0
张叔良,登广德二年进士第。诗一首。共著有 1 篇诗文
收藏
0